“法”这个字从何而来,
又有什么样的历史呢?
请跟小编一起走进今天的故事~
现在的“法”字,源于古代的“灋”(fǎ)字,最早出现在金文中。西周“大盂鼎”上出现的金文“灋”字,便是由前朝即商代甲骨文中的“廌、水、去”三个象形文字组合而成的。按许慎《说文解字》的解释:“灋,刑也。平之如水,从水;廌,所以触不直者去之,从去。”祖先造出“灋”字,便是考虑其既要有“刑”的功能(去恶务尽),又要有“善”的表彰(公平正义、公平如水)。
三点水 平之如水
喻示法像水一样平
是为公平 公正
廌(zhì) 是一种神兽
能辩曲直
公堂上遇到不好查的案子
就把他请出来
廌(zhì),又称“獬豸”(xiè zhì),是一种形似麒麟、体态刚健的青毛独角兽,传说中,它可辨是非曲直,是代表法律、代表公平、代表正义的神兽。
獬豸与法的的渊源缘起于结构,古体字"灋fǎ",即取其公正不阿之意,獬豸作为法律象征的地位就这样被认定下来,至今在一些法院的门口或大厅,常见其身影。
去 即离开
触不平者去之
对不公正行为处罚
因此从结构上可以看出,“法”是一种判断是非曲直、惩治邪恶的(行为)规范,是有立法公平、执法公正、明辨是非、除恶扬善之意。随着文字的简化,小篆开始省去了“廌”只保留“水、去”两部分,但其含义沿用至今。
【作 者】:郭宝慧
【编 辑】:郭宝慧
【审 核】:王 鑫
原标题:《【2022年第141期】【法治故事】“灋”字起源》